蔡先金:以“学”为中心,写好聊大版教学日志
以“学”为中心,写好聊大版的“一流本科”教学日志
——在开云体(中国)官网第六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18年12月27日)
校长 蔡先金
各位代表:
我校第六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议程,即将胜利闭幕。
这次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刚刚闭幕的山东省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对于进一步统一全校师生员工思想,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与质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本次教学工作会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工作部署。开幕式上,党委书记马春林同志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广大师生提出了殷切希望。窦建民副校长代表学校作 了《立足新时代 把握新形势 开创新气象 为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而不懈奋斗》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我校教学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深刻分析了本科教学面临的形势和不足,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本科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措施。会议期间,我们还邀请了三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为我们作了高水平的辅导报告。刚才,诸位集体和个人代表的发言,从不同层面介绍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感受和思考,我听后深受启发。总的来看,这次会议主题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合理、内容丰富,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的预期目的,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是一次承续传统、对接现代,聚焦发展、创造未来的大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为人才培养工作付出辛勤劳动、作出无私奉献的广大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今后一个时期本科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树立一流本科建设理念,做有灵魂的本科教育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和理念的高度决定成就的高度,行动的坚定和自觉来自于理念的深刻。大学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这是一种自律和发自内心的驱动,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当理念深入人心,就会迸发出持续惊人的能量。我们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树立一流本科建设理念,做有灵魂的本科教育——
我们的大学愿景是:塑造一流大学精神,创建一流育人体系,提供一流保障系统,营造一流大学氛围,赢得一流区域大学声誉,建成一流区域综合性大学。
我们的大学使命是:让知识转化为智慧,让文化转化为素养,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我们的大学发展路径是:立足自身,开放办学,特色发展,实现学生培养个性化,教师生存学术化,整体治理现代化,大学发展国际化。
我们的治校纲领是:学术至上,和合共生,做到育人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治理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本。
我们的育人理念是:整体和谐,个性发展。
我们的大学发展观是:师生与大学一起发展。
这些理念的核心归旨就是“学在聊大、奠基人生”,重要的体现就是以“学”为中心,即围绕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的学术积极性,结果是学生更像学生,学者更像学者,学院更像学院。一流本科教育是一种目标和蓝图,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们必须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模式,把政策、管理、资源配置等落脚和围绕在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回答好以下问题,进一步明确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
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本科教育?创建高度重视学术与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本科教育。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本科人才?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我们要确立什么样的人才培养规格?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格就是“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求创新”。
我们要突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特色?崇德弘毅,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生涯教育“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我们要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全面协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将成人与成才紧密结合,实现学科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人自身发展逻辑的高度统一,培养具有深厚学养学识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大力开展体育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和意志坚强的人;大力开展美育教育,培养有人文情怀和高雅情趣的人;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人;大力开展国际化教育,培养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领导力的人,全面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本科教育体系。
二、夯实一流本科建设“五项教育”,做有追求的本科教育
教就教到底,学就学明白,建设一流本科,我们要坚守育人定力,系统性推动“五项教育”,渐进性推进方案实施。
(一)整体教育
整体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理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进入本世纪之后,整体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被认为是“迈开了21世纪新型教育的第一步”。一流本科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要培养学生宽广的人生视野、思辨与表达能力及独立成熟的人格;以整体知识观来统整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生涯教育,体现在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体和谐,体现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实现学生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有机统一的教育责任。
一要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融通。学科是专业的重要支撑,缺乏学科支撑的专业教育就有可能是职业岗位的培训。每个专业应明确支撑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要做到科研反哺教学,推动科研与教学同步前进。
二要实现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融通。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是统一而非对立的关系,推进与专业教育相配套的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根据个性化培养要求,积极推行个人生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三要实现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既要通过加强课堂教学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又要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系统的创新训练,加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要实现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一方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过程教育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提倡过程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与教育的节奏。我们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需要遵循分阶段、全过程推动“过程教育”。
一是实施新生第一学年基础教育计划和大学生涯教育。一年级新生教育需要完成两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一是必须跨越中学阶段,努力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是必须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面对主动学习的现实。实施新生第一学年基础教育计划,运用系统方法,指导学生增强对自我和人生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和开展生涯规划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分阶段、全过程实施本科教育。一流本科教育既要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规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斯坦福大学推出的“斯坦福2025计划”提出本科生要有使命感的学习理念,其目的就是基于本科生的个人志趣,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内驱力,指向更持久、更宏阔、更理想、更崇高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将人才培养划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等不同阶段,在大类通识培养阶段实施宽口径、跨学科的教育,而后让其自由选择专业方向,根据其志趣与个性因材施教,把对未来发展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最后根据发展意愿选择相应路径毕业。
三是推行学业预警管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针对学生学业出现的不良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各学院要建立健全学生学业预警档案、学生谈话制度、学生学习成绩动态跟踪制度,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学业管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保证按时完成学业。
四是实施本科生荣誉学位制度。编制荣誉学位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正式教学与非正式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课程与学生自学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本位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计荣誉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在线学习世界一流大学课程,修读国内“双一流大学”第二学士学位课程,海外访学、参加暑期学校课程、听学术报告、取得科技成果、获得学科竞赛奖励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荣誉课程学分。
(三)默会教育
我们既要关注显性知识,还要重视隐性知识,积极开发默会教育体系,推行默会教育,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文化浸润改造教育(transform education through cultural immersion)”,提升学生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
一是积极推进环境育人,打造“空间育人”品牌。加拿大学者斯蒂芳·利考克认为:“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大学是文化的场所,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我们要继续推动推进教室智慧化、宿舍书院化、餐厅沙龙化、校园审美化。整个大后勤系统不仅要做好保障服务工作,也要做好育人文章,形成后勤系统融入中心工作、后勤改革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生态和良性循环。
二是积极推进行动教育,让学生在行动体验中获得教育。挪威哲学家格里门认为“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要重视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关于师生的著名比喻即为此意:“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要丰富学术交流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国际交流活动以及游学、交往等等。在行为活动中,让学生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情意和倾向。
三是积极推进荣誉体系和典仪活动制度化。重大仪式活动应该具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与敬畏感,一场好的大型仪式犹如一堂开放式大课,既显示其内涵又有其荣耀。我们要抓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生年度表彰典礼等重大仪式活动,将时代主题和传承大学精神相结合,让学生在这种默会教育中形成敬畏感、自豪感、自信力和奋斗力。
四是积极推进师生正常交往。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基本途径。师生要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在精神交往中,构建一种良性默会教育体系。
(四)创新创业教育
一流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一流人才,一流人才的核心品质就是丰富的创造力。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显著标志。真正的创新就是变革和改进,一项科技发明是创新,一个服务环节的提升也是创新;真正的创业就是开创一番事业,创造人生的价值。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创新创业都是必须的,没有不创新的行业,只有不创新的人;没有错失的创业良机,只有缺失的创业精神。同样,要成就一流本科教育,教育创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顿。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通过兴趣驱动、个性培养和逐步深化,构筑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厚植创新创业教育沃土,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更新观念,培养创新创业思维。知识、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就是思想家、科学家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结果。大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引导学生树立敢于质疑、永葆好奇、积极建构的认识品质,塑造评价公正、抛却偏见、自我审视的思想风格,要持续强化创业欲望、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等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以及敢闯敢干、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等创新创业精神的锻造。抓住这些,就等于抓住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二是深耕教学,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要开设一批平台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学生未来创造职业、专业和事业统一之“业”埋下种子;开设一批行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走向及未来热点,为学生以问题为导向、面向实际需求创新创业做好准备;开设一批嵌入式专业课,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兴趣,为学生从事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夯实基础;构建研究性教育形态,推进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的讲授;推进研究型学习,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达到培养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是强化实践,训练创新创业精神。要实现科研成果入教材、进课堂,实现各类科研项目供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实现高水平实验室、校企合作平台等向本科生开放,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持续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五)国际化教育
大学开放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真正的一流最终肯定是世界的一流,至于中国一流或区域一流都是迈向世界一流的阶梯而已。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通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路径,实现高水平办学目标,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共识。
一是加大校际合作,将学科专业平台建设置于国际化的视野之中。校际合作是国际化办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主要工作抓手。加强与国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不仅需要大力“引进来”,更需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学科专业建设实践中,我们需要放眼全球,进一步放大格局,在推进国际化办学中强力打造学科专业品牌和特色。
二是建设一批高质量国际化课程。当前我们要增大国际化课程的总量、拓宽国际化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面、培育国际化精品课程,聘请更多国际专家学者打造优质的国际化课程,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来我校就读。
三是将国际视野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们要将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搭建广泛的、深度的、高水平的国际性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体系,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锻造为人类文明进程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意识与能力。
三、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十大工程”,做有根基的本科教育
我们要深度对接国家和省域高教政策,按照本次教学工作的部署要求,真正把本科教育作为根本,打造“聊大版”一流本科志业。
(一)学分制改革与完善工程
学分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理念不断更新、认识交汇碰撞、路径不断摸索的过程。学分制既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综合管理模式,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充分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分制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教学要求,教师由指定排课授课向学生选择听课转变。当前,我们要根据学分制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要求、新变化,实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机制,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学生工作、人事、财务、后勤、实验室管理等各项制度的配套改革,构建现代学分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运行机制。其中尤其是要正确处理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我们要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帮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都能更加优秀,这才是一流本科教育应有的境界。
(二)课程建设工程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推进课程建设与评估,发挥每一门课程在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作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及达成度。要创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大学创新教学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互动和启发为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要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教材的内容要适时更新,编印一批具有时代印记和聊大特色的教材;加强大学生所学知识和社会的实际联系,扩大实训基地,让实践课程真正发挥作用。
(三)专业建设工程
专业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要面向科研前沿和依托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本科专业新一轮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主动调减一批重复率高、就业率低、与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不适应的专业;建设一批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适应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专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专业,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新工科、新医学、新农科、新文科、新师范专业建设。要强化专业特色,优化提升专业建设水准。要积极发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示范引领作用,主动迎接2020年“专业+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契机和挑战。要积极推进专业设置的跨学科化。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人才培养不再绑定在一个固定学科或专业,而是通过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积极推进专业综合评价和专业认证工作。按照“成熟一个,认证一个,带动一片”的要求,扩大参与专业认证数量和专业覆盖面;将通过专业认证的情况作为特色品牌申报建设项目、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遴选、招生计划调节的重要依据。
(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工程
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鼓励学生跨学院、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建立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新机制;积极搭建“挑战杯”及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载体,健全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育人机制,构建“平台+项目+团队+实践”的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把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加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优化创新创业模拟实训中心、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创业孵化园区;强化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继续夯实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化需求。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五)现代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工程
要彰显以生为本理念。现代本科教学管理体系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把本科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要坚持自主管理原则。师生是学校最重要、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是管理主体。我们一定要大力落实师生参与教学管理权,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强人性化与规范化管理。注重完善细节,保障师生教学的有效性。要深化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改革。要确立发展性评价理念,促进教师在研究教学的基础上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革考试内容,着重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而不是确定性知识和记忆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力量为主导和支撑。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我们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求,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是“迷恋”学生成长的学问,是超越自我的实践。只有“迷恋”学生成长,看到教师职业神圣的一面,做出教育的意义来,才能被人们所爱戴、尊重。要实施导师制,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推进师生互动。要改进教师考核评价。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高校教育教学文化。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严格教育教学工作量考核,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七)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程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教学是主体,管理是支持体系。教学管理队伍既要为师生提供教学方面的服务,又要管理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事务,具有服务性和管理性双重性质,始终作为学校追求卓越、迈向一流的重要推手站在第一线上。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懂先进大学教育、懂现代大学教育、懂国际大学教育的教学管理队伍,逐步实现这支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标准化。教学管理队伍首先要成为教学管理领域的行家里手,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准确体现教学管理政策,在管理手段上实现信息化和规范化,在管理理念上融入现代教育科学与管理科学,不断在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对教学管理进行研究与反思,使教学管理工作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平衡中。这要求这支队伍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深入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刻分析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深入认识学校发展现状,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八)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要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构建我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指导思想,形成可持续改进机制。要坚持教学质量标准。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审订学校的专业(群)设置标准、教师质量标准、课程质量标准、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学生学习质量标准、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等。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管理和监控系统。我们的教学质量管理要从封闭性转变为开放性,将以往只对课堂教学进行监控转变为课堂、实践等全面监控;要重视教学过程管理,通过校内外本科专业评估认证,“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常规教学检查,以及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专业满意度测评,抓紧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阶段工作的质量监控,形成涵盖课程、教师、学生等要素的全面质量控制体系。要构建教学质量评价反馈系统。以信息数据为支撑,设计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整理、共享和交换制度,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质量动态反馈程序,反馈质量评估结果,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建立预警和激励机制,调动全体师生参与质量保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反馈机制。
(九)教学技术平台建设工程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现代大学教育的教学过程与模式,推动教育范式的根本变革。我们更要转变思想、创新模式,不断加强数字化资源和平台建设。要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的应用。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要深度重塑教育教学形态。要强化课堂后援系统的创新,实现教学之产、学、研、创四位一体。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建成虚拟大学网络教育交互平台与虚拟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实体大学与虚拟大学的二位一体。
(十)优秀教育教学文化建设
大学本身应该成为大学人的一种信仰,而且大学殿堂足够可以装下大学人的信仰,尤其胜过无数教堂式的信仰。当前,大学人仅仅过多强调了大学世俗的一面,甚至滑入世俗的泥淖,而忘记了大学“神圣”的一面。我们要建设优秀的教育教学文化,就必须树立大学人的崇高信仰和理想,使我们的大学和教育教学事业神圣起来、圣洁起来。要确立崇高的大学人身份。现代大众社会理论的先驱奥尔特加·加塞特认为:“把大学当作一种精神比把它当作一个机体更为合适。”大学人应该具有伟大的使命感,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构建雅致高洁的大学文化环境,展示大学风貌和大学精神,不断延伸校园文化的育人深度与广度。要构建自省自律的大学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促进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扎根于大学文化里的质量文化,就不是一所成熟的大学。推进优秀教育教学文化建设,要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首要指标。要构建学术支撑教育教学的协同文化。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现代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也是现代大学精神、现代大学文化、现代大学体制和现代大学人才培养机制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把有学术研究支撑的本科教学作为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位教师把教学当成科学来看待,把握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要构建和谐的师生“从游”文化。教育事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的双方都是充满活力、富于个性的个体。大学教师不仅是高深知识的探索者、传承者,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言行,甚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每一位教师要用行动领会教育者的责任。教学文化看似无形,实则教育的生命力也正在于此。
各位代表,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掀开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为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关键在于落实。会后,各学院要根据这次教学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职能部门要及时跟进,研究如何服务、保障教学,完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教学工作积极性,为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学工作做好服务保障,形成领导关心教学、师生热爱教学、资源保障教学、体制机制服务教学的良好格局。
各位代表,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也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在大学校园里,教师是我们的第一身份,上好课是我们的第一责任,关爱学生是我们的第一任务。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也是学校的第一品牌和第一竞争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坚持以“学”为中心,扎实写好聊大版的“一流本科”教学日志,为早日实现一流区域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年将至,向在座诸位并通过你们向全校师生送去节日祝福,并祝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
聊大要闻
-
开云体(中国)官网在山东省高校商贸与快递管理工作评优表彰中荣获佳绩2024-01-03
-
开云体(中国)官网国际学生荣获2023年度优秀来鲁留学生荣誉称号2024-01-03
-
海内外主流媒体报道“2023携手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会”2024-01-03
-
开云体(中国)官网地环学院袁海燕团队在农田中的微塑料环境生态效应及防治领域获新进展2024-01-02
-
开云体(中国)官网获批2个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2024-01-02
-
开云体(中国)官网科协工作受到山东省科协表彰2024-01-02
-
开云体(中国)官网举行国际学生新年联欢活动2024-01-02
-
开云体(中国)官网刘才龙教授获山东省2023年度引进人才奖励2023-12-29
-
开云体(中国)官网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会议、 廉政工作联席会议暨纪委委员全体(扩大)会议2023-12-29
-
开云体(中国)官网10个团队获批2023年度山东省高校 “青创团队计划”立项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