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系列学术报告会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增进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邀请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师生作了系列报告会。本次系列报告会共十场,分为两个阶段,采用线上交流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阶段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11月17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十大标兵刘先春教授以《习近平论意识形态工作》为题,重点阐释了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观的具体内涵等。
11月19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刚围绕《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主题,介绍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并指出,这一段探索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11月20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党史学会副会长,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五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太原,以《从蒋介石日记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为题,紧紧围绕党的光辉历程这一核心主题,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严密的组织体系等特点,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成功之处,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关键是“以人民为中心”。张太原教授指出,蒋介石日记对中国共产党的记载、看法和评论,是基本符合中国共产党发展情况的,运用此史料,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史。但他也重申了“真实不等于正确、全面”、“蒋介石之真不等于历史之真”等前提,要求辩证地看待蒋介石日记。
第二阶段为学术报告。
11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科学出版社等单位合办《博物院》期刊主编,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评审组成员郭小凌教授,应邀做客聊大讲坛,以《异中有同与同中有异:古希腊文明与古华夏文明》为题,从学术史和学科发展史的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了比较史学的发展历程,并从时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具体分析了古希腊文明与古华夏文明的异同之处。郭小凌教授指出,中外古史比较研究是历史学科发展的增长点,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1月27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古代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12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黄洋教授,应邀做客聊大讲坛,以《古代希腊罗马的环境认知与族群中心主义》为题,从环境与社会的多维度关系出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希腊族群认同与环境认知的关系,并指出,希腊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希腊世界和蛮族世界对立的观念,希波战争后又大大强化了这种观念。这种对立观念与中国古代的夷夏之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黄洋教授强调,在希腊人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其蛮我二元对立观念逐渐渗透到地理学的知识当中,而运用地理学与族群观念相结合,能更好地促进族群理论的研究。
11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兼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世界史学会会长刑来顺教授,应邀做客聊大讲坛,以《欧洲国际格局变化与20世纪德国边地史研究的转向》为题做学术报告。他指出,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边疆地方史研究开始成为德国学界关注的重点,虽在取向上出现几度转变,但基于德意志民族利益和政治需要的现实关切始终未变。邢来顺教授强调,二战之后,德国由于全新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使得德国史学界从历史视角做出诠释,因此拥有共同的文化、社会和地理等空间要素地区成为关注对象,德国学界在欧洲一体化时代更希望在摆脱民族国家疆界的束缚,在“地区史”和“空间史”范式下挖掘曾经德意志地区的文明因子。
11月3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方向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刘琛教授,应邀做客聊大讲坛,以《区域国别人才培养:国际发展视角》为题,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梦”、“中国梦”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国梦”与 “青年梦”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就国际化人才培养和青年人筑梦与广大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刘琛教授强调,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当代中国、当代青年理应重视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发展;唯有以国际合作为支撑,中国发展、中华复兴才不是“镜中月”。刘琛教授鼓励学院学生要多关注全球化动向,发扬中华“仁”、“和”的文化,争做能为国家、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区域国别人才,推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走向最好的时代。
12月2日,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理事长,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刘景华教授,应邀做客聊大讲坛,以《中世纪西欧城市对现代经济文明的孕育》为题,简要介绍了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征,并从新的经济理念、现代会计制度、现代金融制度、现代公司制度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西欧中世纪城市中新的经济理念及方式的产生。刘景华教授指出,以资本主义生产为核心的现代经济文明的诞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体系化发展的过程。
12月1日,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侃教授,应邀做客“湖畔讲坛”,以《民间文献与民国时期新史学的发展趋势》为题,从近代早期新史学与民间历史文献、民间历史文献的早期研究实践、民间历史文献与社会经济史研究、历史人类学兴起与民间历史文献、民间历史文献与史学新契机等五个部分向我们梳理了民国以来民间历史文献与新史学的发展趋势。张侃教授指出史家应重视“无文字”、“无意识”的民众运动、“普通人物和多数人的活动”,没有这些我们就看不出社会的真相,看不出风俗的由来,并强调民间历史文献这些新史料的“发现”,将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2月3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资深教授刘城教授,应邀做客“湖畔讲坛”,以《修正史学塑造的玛丽一世神话》为题,围绕“君主的美德:维护共同体的利益”和“玛丽一世重建英格兰天主教的措施”两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刘城教授指出,史学研究中关于玛丽一世的评价始终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立场的偏见,修正史学将关注点放在玛丽时代的教会史,试图将玛丽一世塑造成为教会改革家的正面形象,而刘城教授认为修正史学没有将玛丽一世置于君主统治的环境中加以全面考察,甚至存在一个明显的缺失:未能设立评价君主统治的客观标准。
此次系列报告会将学术研究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内容丰富,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既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有机结合,巩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又拓宽了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审核 巨国运)
聊大要闻
-
开云体(中国)官网在山东省高校商贸与快递管理工作评优表彰中荣获佳绩2024-01-03
-
开云体(中国)官网国际学生荣获2023年度优秀来鲁留学生荣誉称号2024-01-03
-
海内外主流媒体报道“2023携手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会”2024-01-03
-
开云体(中国)官网地环学院袁海燕团队在农田中的微塑料环境生态效应及防治领域获新进展2024-01-02
-
开云体(中国)官网获批2个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2024-01-02
-
开云体(中国)官网科协工作受到山东省科协表彰2024-01-02
-
开云体(中国)官网举行国际学生新年联欢活动2024-01-02
-
开云体(中国)官网刘才龙教授获山东省2023年度引进人才奖励2023-12-29
-
开云体(中国)官网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会议、 廉政工作联席会议暨纪委委员全体(扩大)会议2023-12-29
-
开云体(中国)官网10个团队获批2023年度山东省高校 “青创团队计划”立项2023-12-29